《神學與生活》

| | | | 轉寄

分齡牧養還是跨界的群體?一起來神學反思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圖片提供/123RF


神學思考不該只是神學院的學分而已,而是一種日常生活的思考練習。讓我們一起來對「分齡牧養」做神學反省。

神學思考的循環

不同的實踐神學家用許多不同的專有名詞來描述實踐神學的動態循環,我喜歡用四個階段來描述實踐神學的探索過程:

1. 描述當下的實踐: 實踐神學探索的第一步,就是要仔細辨識出當下的實踐。在這個階段會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人們在做什麼?」光是簡單地描述這些實踐,本身就幫助我們聚焦,使我們意識到人們到底在做什麼,進而促使我們思考人們為何要這樣做。

2. 探索處境中的實踐:所有的信仰實踐,都發生在特定的時空背景中,根植於具體的處境。探索處境中的實踐,即是對其進行的厚描述(thick description),借助不同的學科從不同的視角來探索認識「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何是這樣?」、「哪些敘事、道德規範、社會文化脈絡和行動者的角色影響塑造了人們行動?」、「當下的實踐中又蘊含了哪些敘事、倫理規範和人性的需要?」

3. 神學反省:對當下的實踐有深入的認識之後,我們把前兩階段所得到的問題和分析帶到上帝的啟示前,以對基督徒具有規範性的文本為基礎,分辨三一上帝在當下的處境正在做什麼。在這過程中,聖經研究、系統神學、教會歷史、神學歷史這些學科,都成為幫助教會聆聽上帝話語的工具。在聖靈的帶領和光照下,信徒群體運用想像力整合的行動,把聖經世界跟我們的世界接合在一起。

4. 更新當下的實踐:當教會忠心聆聽三一上帝,細心體察我們的處境和其中人們的情況後,接著要問「上帝在這當中在做什麼事?」、「上帝的主權和心意如何能在此處境中被彰顯?」、「有哪些聖經經文、神學論述,提供我們資源和想像力來回應此議題?」、「在教會歷史中是否有類似的情況可以供我們參考?」德國神學家潘霍華寫到:「負責任的人直接注意到的,會是他們那些在具體情況中的具體鄰舍們。他們的行動不是預先決定,也不是一個永恆的原則,而是伴隨著處境持續發展……他們在具體的處境中尋求和理解,並遵行那些是必須的行動,或所謂『上帝的吩咐』。」

再思分齡牧養

我們可以試著用這個模式,來思考一個相當普遍的牧養方式。

1. 描述當下的實踐:青少年事工服事者往往出於善意,採取「分齡」牧養的策略,把青少年與成人分開,建立專屬青少年的團契和小組。若資源夠多,教會則成立為年輕人打造的崇拜,聘請專門負責牧養青少年的傳道來管理和發展。

2. 探索處境中的實踐:這種分齡的牧養具有「心理性」的優勢。許多青少年成長於破碎的家庭,對權威式的長輩人物反感。此時,若暫時避免青少年接觸到這些會引起他們反彈的長輩,而是用同儕來吸引他們來到教會,青少年工作者再用各樣方式爭取他們的認同,和他們打成一片,的確可以繞過困難,把青少年留在教會中。這種策略同時也具有「社會性」的優勢。如同傳統家庭中教育的功能,如今被外包給市場中各式各樣的教育機構;家族中互助的保險功能,也外包給專業的保險公司,今日的青少年早已習慣在各樣同溫層中靠自己求生求存,而教會的分齡牧養正好投其所好,使他們不用學習與他們認知中思想僵化又無聊的大人們打交道。分齡牧養的背後,其實反映出我們所處的這支離破碎的現代社會。在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遊走於不同的群體和價值觀中,被不同機構和勢力拉扯。但在破碎化的社會中,加上快速變遷的流行文化和科技發展,世代之間的鴻溝日益擴大。

3. 神學反省:創造和救贖萬物的三一上帝從未離開過這支離破碎的世界。在人類歷史中,上帝跨越創造者與受造者的界線,道成肉身來到我們當中。在世上與門徒相處的三年,神子基督耶穌跨越宗教人士所認為的聖俗界線,與稅吏和妓女同坐席。在逾越節的晚餐前,耶穌跨越老師和學生,主人和奴僕的界線,親自為門徒洗腳。在十字架上,三一上帝的自我犧牲,在暫時失去彼此的痛苦中跨越了審判和審判者的界線,親自承擔世人的罪惡和苦難。三天後耶穌從死裡復活,跨越死亡和生命的界線。耶穌復活後的第一個五旬節,聖靈澆灌門徒,說起各國的方言,跨越了種族和語言的界線。

整本聖經見證了三一上帝「跨界」的實踐,同時賦予了跨界更深刻的內涵。三一上帝的跨界不是無根的漂泊,也不是自我實現的旅程,而是透過「捨己」與他者「同在」。祂進入人類歷史的現場,參與在人們的各種經驗中,透過「捨己」來跨越聖潔與罪惡的深淵,把自己交付給祂所要挽回的人們。青少年事工作為教會對青少年的牧養工作,需要被放在這整個救恩歷史的敘事中被挑戰和重塑。

4. 更新當下的實踐:建立青少年也不是為了使教會有更多的會友,而是為了培養忠心參與在上帝宣教使命中的宣教士,在他們所在之處忠心地作主門徒。發展青少年事工,不是為了延續教會的發展或持續的壯大,而是為了忠於上帝對教會的呼召。青少年不是教會要去「贏得的未來」,而是要去「擁抱的現在」。牧養青少年更不只是教會青年傳道和青少年團契輔導的責任,而是上帝對整個教會大家庭共同的託付。

青年事工的踐行不是領人去敬拜青春本身,而是呼召青少年來敬拜創造人類各個生命階段的上帝,從中體驗上帝的美善和榮耀。青少年的佈道事工,不是邀請他們作一次性的個人決定,而是邀請他們「加入三一上帝的團契和所創造的新群體」。打造牧養青少年的崇拜也不是試圖建立一個專屬某類型青少年的同溫層,而是要創造一個安全的空間,讓青少年在其中與年齡背景想法相異的人,一起從上帝的話語中學習彼此相愛;跨越年齡、性別、性格、家庭背景、政治立場、社經條件的差異,朝向我們被呼召的那共同的榮耀未來而前進。




本文網址: https://shop.campus.org.tw/cm/ebooks/EVAL/20170708/201708Eval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