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選集》 |
|
|
|
|
教會的烙印 |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
◎經文:這十二個人有……還有……又有……並奮銳黨的西門,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馬可福音3:16-19,節錄)
奮銳黨的西門,大概相等於今日的巴勒斯坦解放陣線,是當時相當激進的復國主義組織。那主耶穌呼召他的時候,是否知道他是激進政治黨派的會員呢?沒有證據顯示祂不知道,但亦沒有記載顯示祂曾經要西門脫離這個組織。這對我們今天有甚麼啟示呢?
我們首先要明白政黨的本質。政黨其實是社會上不同階層或利益團體,就著當時社會具體的處境而聯合提出一些集體的訴求。特別在一個公開或民主的社會中,這樣的訴求是合理也是合法的,並且當不同階層這樣提出的時候,為政者就更加能夠考慮以致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做就一個更公平的社會。
基督徒作為一個社會公民,亦有權利參與提出這樣的訴求,跟信仰並沒有直接的矛盾。我們會因著自己所屬的社會階層、具體的關懷而有不同的政治取向;但不同的政見並不阻礙我們的分享和溝通,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只是誠實地按著自己的本位表達我們所關懷的事。我們各人按箸自己心中的遠象,追求一個理想和公義的社會──倘若是我們能力所及,這甚至是責無旁貸的;但我們深知我們不能在地上找到天堂。
瑞士是一個民主和富裕的理想國度,但他們同時擁有最高的自殺率及最嚴重的青少年吸毒問題:最理想和民主的制度不能告訴一個人他生存的意義和目的。只有上帝在主耶穌基督裡面的福音才能給人生存的勇氣和面對死亡的力量。因此,一切的社會或政治改革雖然有其必須性,卻不能替代人對福音的需要。
加略人猶大是教會一個揮之不去的烙印、信仰大家庭中的「黑羊」;他往往被視為基督徒的恥辱。但他卻令我想起那拿香膏去膏耶穌的馬利亞:「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記念。」(太26:6-13)同樣,每當我們重溫教會的起源時,讓我們不要忘記在主耶穌所揀選的十二門徒中,亦曾經有過一個因為信仰不合乎自己的想法而至終出賣了主的猶大。
教會久不久就會傳出「醜聞」:某某執事長老歛財、某某牧師好色……我們姑且不去討論個別事件的動機和真實性;就算是真的,其實對信仰亦絲毫無損。正如我們不會因為個別警察貪污瀆職,就否定整個執法制度;我們又怎能夠因為有基督教領袖失足而否定信仰?除非是他的信仰引他誤入歧途,否則個別人士的道德操守並不證明或否定他所宣認的信仰。
教會有時甚至會有出賣信仰、出賣朋友、甚至出賣自己良心的叛徒,但教會的根基並不是建立在這些人身上,而是建立在耶穌基督穩固的磐石上。
教會有時亦會有出眾的領袖甚至是觸目的明星,他們的成功叫我們感到驕傲,他們的失敗令我們覺得難堪;但這些都只不過是一些榜樣或鑑戒,叫我們有所學習或者知所警惕。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會生活在射燈之下,我們會過著平凡而真實的生活。但信仰的意義並不在於色彩繽紛、萬眾觸目,乃是在於有上帝同在、同行的人生。
◎默想:當日的十二門徒可以說是今日教會的縮影。從當時的組合,我們可以看見教會之所以可能,並不在於信徒的素質抑或他們的努力,乃在於上帝的揀選和聖靈的保守。
●本專欄為個人來稿,也曾與【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文字事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