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鳳翔 2025.11.02 
				
  《雅各的旅程與伯特利柱》( Jacob's Journey and the Pillar of Bethel),塞巴斯蒂安·波登(SébastienBourdon),1640年。(圖片來源/ Bristol Museum & Art Gallery)
 
 
  基督徒需要守什一奉獻嗎?這是律法主義嗎?創世記關於雅各什一奉獻的故事,可以告訴我們什一奉獻的源起與背後的深刻意義。
 
  雅各得長子福分
 
  雅各因與哥哥以掃爭長子的名分,兄弟鬩牆,導致以掃想殺他。媽媽利百加要雅各去投靠遠方的舅舅拉班,爸爸以撒在雅各走前,給他祝福:「願全能的上帝賜福給你,使你生養眾多,成為多族。」雅各孤身一人,只帶著一根手杖。與哥哥爭了半天,落得淨身出戶的下場,但得到了長子的名分與福分──上帝的同在。
 
  雅各到了一個地方,在那裡過夜。他做夢,看哪,一個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頭頂到天;看哪,上帝的眾使者在梯子上,上上下下。耶和華站在旁邊,對雅各說了長子福分: 我要將你現在所躺臥之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你的後裔必像地上的塵沙那樣多,必向東西南北開展;地上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我也與你同在。你無論往哪裡去,我必保佑你,領你歸回這地,總不離棄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應許的。(創世記二十八章13-15節)
 
  雅各醒來,就許願:
 
  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親的家,我就必以耶和華為我的上帝。我所立為柱子的石頭也必作上帝的殿;凡祢所賜給我的,我必將十分之一獻給祢。(21-22節)
 
  平安的終極意涵
 
  從雅各的故事與前面創世記14章亞伯蘭的故事,得見那個時代的宗教概念──上帝的責任是保護祂的信徒,信徒的義務是獻上十分之一。
 
  四王聯軍戰力極強,可以打敗利乏音巨人,亞伯蘭卻從四王聯軍手中救回侄兒羅得一家與其財產。至高上帝的祭司帶着餅和酒出來迎接,為亞伯蘭祝福:「願天地的主、至高的上帝賜福與亞伯蘭!至高的上帝把敵人交在你手裡,是應當稱頌的!」(創世記十四章19-20節)也就是告訴亞伯蘭,他能大獲全勝,不是他多厲害,而是上帝的恩典。亞伯蘭拿出所得的十分之一交給祭司,說明他也認同自己能平平安安回來,都是出自耶和華的護佑。從這裡可以看到,族長們用十分之一來回應上帝保護的恩典。
 
  到了以色列人出埃及,上帝透過摩西頒下律法,教導祂救贖的百姓如何回應祂的恩典,避免用其他異教的方式。在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之前,申命記更是詳細介紹如何正確地敬拜上帝。什一奉獻只是其中一種方式,另外還有燔祭、平安祭、舉祭、許願祭等。
 
  那時要將我所吩咐你們的燔祭、平安祭、十分取一之物,和手中的舉祭,並向耶和華許願獻的一切美祭,都奉到耶和華──你們上帝所選擇要立為祂名的居所。你們和兒女、僕婢,並住在你們城裡無分無業的利未人,都要在耶和華──你們的上帝面前歡樂。你要謹慎,不可在你所看中的各處獻燔祭。唯獨耶和華從你那一支派中所選擇的地方,你就要在那裡獻燔祭,行我一切所吩咐你的。然而,在你各城裡都可以照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福分,隨心所欲宰牲吃肉;無論潔淨人不潔淨人都可以吃,就如吃羚羊與鹿一般。只是不可吃血,要倒在地上,如同倒水一樣。(申命記十二章11-16節)
 
  摩西照著耶和華的吩咐教導以色列人,獻祭的地方一定來自上帝的選擇,並有耶和華的名字,百姓不能借用或共用異教神明的地方獻祭給上帝。另外,這些獻給上帝的祭物,都是屬於上帝的,但上帝樂意獻祭者在耶和華──你們的上帝面前歡樂享用。
 
  以平安祭的祭肉為例,大部分的祭肉給獻祭者與家人吃掉,脂油和血全燒掉給上帝,特定部位的祭肉分給祭司。可以說,上帝透過百姓獻給祂的祭肉,成就獻祭者與上帝、與人、與神職人員三方美好的關係,而這正是「平安」(שָׁלוֹם)的終極意涵。
 
  古代近東異教的獻祭是獻祭者與廟妓在偶像面前歡樂吃喝,外加淫亂的性行為。但耶和華律法規定的獻祭是獻祭者與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僕婢以及利未人(神職人員),一起在上帝面前,歡樂吃喝享用祭物,並且不可淫亂、不可吃血。
 
  在上帝面前歡樂吃喝
 
  到了申命記十四章,對獻祭有更多詳細的說明,特別是有一種特殊的什一奉獻:
 
  每逢三年的末一年,你要將本年的土產十分之一都取出來,積存在你的城中。在你城裡無分無業的利未人,和你城裡寄居的,並孤兒寡婦,都可以來,吃得飽足。這樣,耶和華──你的上帝必在你手裡所辦的一切事上賜福與你。(申命記十四章28-29節)
 
  這種什一奉獻,把寄居者、孤兒寡婦納入獻祭給耶和華的活動,與眾人一同在上帝面前歡樂吃喝。上帝認為獻祭者不能只有與上帝、與家人、與神職人員三方建立美好的關係,更要拓展到社會的邊緣人。
 
  這種什一奉獻,是奉獻者用實際的歡樂吃喝,向全家人(親人和僕婢)說明、顯明、證明上帝的恩典有多大。讓自己和他人清楚知道,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出自上帝的恩典。奉獻者擁有上帝的恩典,不能自私自利,只圖自己一家好,也有責任實踐亞伯拉罕之約──「你也要叫別人得福」、「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成為上帝施恩的管道,讓歡樂吃喝的恩典臨到寄居的、孤兒寡婦、窮人等各種邊緣人。
 
  此外,奉獻者一定要顧念利未人的需要。神職人員負責教導律法,幫助所有人繼續明白、謹記自己擁有的一切都出自上帝的恩惠,然後照著律法實踐什一奉獻與其他獻祭,免得越來越驕傲,以為一切都是靠自己的聰明智慧得來的。
 
  因此,這種什一奉獻,是與奉獻者實際了解上帝多麼愛自己綁在一起。這種獻祭活動,奉獻者與他人要一邊在上帝面前歡樂吃喝,一邊頌讚上帝,數算祂給自己或家人的恩典。反觀現代的什一奉獻,一些奉獻者不太知道上帝給自己或家人哪些恩典,所以奉獻起來會覺得是在繳納教會稅,會覺得受到律法主義的捆綁。歸根究柢,基督徒必須知道上帝多麼愛自己,而這要透過禱告、默想、聖靈與屬靈夥伴提醒。
 
  用奉獻回應上帝的愛
 
  2024年7月,我先生卸下大學資訊科系的教職,將職場最後的黃金十年獻給基督教醫院的資訊事工,於是我們夫妻兩人搬到屏東。沒想到,買的房子內部一切皆好,大樓卻沒有管理委員會,公共區域地下室和樓梯間有廢棄物堆置,水池多年沒有洗,汙水多年沒有抽,電動停車位的車梯下方積水,柴油發電機年久失修……。我幫忙成立管理委員會,一一處理這些項目,但2025年新的法規正式將六樓以上、未滿八樓的大樓納入公共安全申報範圍,要出具公共安全申報書。對當時的我而言,這無異於雪上加霜,徒增更多要處理的項目。但經過幾天的默想,聖靈上帝讓我看見,公共安全申報書實在是上帝的恩典。因為有這個法律的強制規定,一些住戶才願意配合改善,大樓全體才有基本的安全保障。而我也在不自覺中,實踐了大學時期從都市計畫專業學到的社區營造。當下,我充滿上帝同在的喜悅與感恩。上帝的百姓感受到祂恩典多到難以數算時,怎會不想用什一奉獻回應上帝的愛呢?
 
  話說回來,耶和華是天地的主、至高的上帝,根本就不需要人們奉獻東西給祂。以雅各的故事為例,他許願若耶和華保他平安,他才要認耶和華為他的上帝,才要什一奉獻。經過二十年,雅各又回到伯特利,但上帝在他尚未認耶和華為上帝、什一奉獻之時,就已經大大施恩。所以雅各回到故鄉,光是給哥哥的禮物就有200隻母山羊、20隻公山羊、200隻母綿羊、20隻公綿羊、30隻哺乳的母駱駝和牠們的小駱駝、40頭母牛、10頭公牛、20匹母驢和10匹公驢。更別提,雅各自己擁有的更多。
 
  異教信仰是用奉獻來交易神明的保佑與恩典,但耶和華的信仰是祂先賜給人恩惠,奉獻者用奉獻來回應祂的愛,並以此向眾人訴說祂的偉大。這就是為何一些教會在收奉獻時教導,若與會者不明白奉獻的意義,無須奉獻,根據之一就是雅各的故事。基督徒都是先蒙受耶穌基督救贖的恩典,在生活中遭遇各樣的困難時,有聖靈上帝的同在及聖父上帝的慈愛。如果覺得奉獻是教會稅、感到被律法主捆綁,請安心,那就無須奉獻。
 
  耶和華是天地的主、至高的上帝,萬有都是祂的,祂不需要人們奉獻的東西。不願奉獻的人反過來要先了解自己是否沒有經歷到祂的恩典,或者已經得到恩典卻無感?但凡我們嘗過主恩的滋味,不斷經歷到恩典滿溢,每一次的奉獻都會感受到聖經記載的那種歡樂──自己與他人一同在上帝面前享受祂所賞賜的恩典,頌讚、尊榮歸耶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