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 6.1.3 水仙花(黄水仙花)(《和》、《和修》作「玫瑰」;《思》作「花」;《呂》作「番紅花」)(narcissus [daffodil]) |
內容 | 經文出處חֲבַצֶּלֶת
討論
描述水仙屬(學名Narcissus)有許多品種,其中包括黃水仙花和北美所稱的「長壽花」。然而,許多人常把「水仙」與黃水仙花這個特定品種聯繫在一起,甚至幾乎等同起來。水仙高約30-45厘米(12-18英吋),葉子長、扁且窄。水仙的根是一個洋蔥狀的鱗莖,花朵通常有6片可愛的乳白色花瓣,從亮黃色漏斗狀的花心向外輻射。莖在臨近開花時會彎曲,因此花朵不是朝上,而是朝外或朝下。
特殊意義顯然,以賽亞是用chavatseleth來描述新以色列土地上的新群體,在那裡,沙漠必成為有大片鮮艷花朵綻放之地。水仙非常符合這個描述。這種花是以希臘神話裡的美少年那喀索斯(Narcissus)的名字命名的。另外,從他的名字還衍生出希臘文narkē,意思是「失去知覺的」;英文“narcotic”(「麻醉的」)這個詞就是源自希臘文narkē。對於希臘人來說,那喀索斯代表虛榮,因為他不回應他人的愛,而更喜歡凝視自己在水中的倒影。黃色的水仙花是威爾士1的國花,人們在聖大衛日(3月1日)會佩戴這種花。在中國,水仙是新年期間一種常見的裝飾花卉。
翻譯各英文譯本對 賽 35:1 中chavatseleth的譯法差異很大。RSV、NRSV、NIV和The Message譯為“crocus”(「番紅花」);NEB和REB譯為“asphodel”(「日光蘭」);KJV、NKJV和NJPSV譯為“rose”(「玫瑰花」);GW譯為“lily”(「百合花」);而GNB、CEV、NLT和NCV使用了統稱“flowers”(「花」)。歐洲、北美洲和亞洲的翻譯者都會知道水仙花。由於許多學者認為chavatseleth也有可能是番紅花、水仙、鬱金香或聖母百合,因此翻譯者如果在當地或附近的某種主要語言中發現這些詞,也可以進行音譯,雖然我們通常不建議在詩體經文中使用音譯。翻譯者最好使用能引起相同情感的某種花來替代,或使用描述性的語言,例如「繁花似錦」。 |
註 | 0 內容引用的聖經版本或參考資料之縮寫/簡稱請見7.2 中文譯本、7.3 現代外文譯本或7.5 詞典、文本研究和其他參考文獻。 |
希伯來文引用 | חֲבַצֶּלֶת chavatseleth 賽 35:1 | |